厦大考研网(厦大考研网分享考研经验)




厦大考研网,厦大考研网分享考研经验

星标麦研 ⭐ ,精彩信息不错过

著名教育家、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创始人潘懋元,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于2022年12月6日08时50分逝世,享年103岁。潘先生千古!

潘懋元,1920年生人,1941年考入厦大。毕业后,他先后做过小学老师、中学教导处主任、大学教务处长和副校长等职。1978年他正式提出应该进行高等教育研究,推动成立了高等教育学科,并成为第一个招收高等教育研究生的导师。2014年9月,潘懋元当选为“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是全国最年长的获奖者。

2013年,麦可思研究(以下简称“麦”)曾有幸与潘先生(以下简称“潘”)当面交流,以下为麦可思研究与潘先生对话实录:

麦:您觉得高校在确定自身的定位和未来规划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潘:蔡元培认为大学就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我们国家早些时候基本上就是沿着这条思路发展高等教育。但到了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研究高深学问这样的传统定位就不太确切了。确切地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已经不能完全按照传统大学定位研究型、学术型。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培养人才多样化,因为社会需要搞学术的,也需要技术应用型、职业型人才,因此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定位必须多样化。

高校应该考虑好它所在的地理位置,所处的环境。特别是大量新办的高等学校,应该考虑定位于地方,面向地方,为地方服务,培养更多地方需要的应用型、职业型人才,避免同重点大学竞争培养学术型人才。美国各州在大学定位的层面上就有适当的分工,并不都是一个模式,一个样子。

麦:当前本科院校普遍追求比较高的定位,学科方面也是希望综合求全,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潘: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必然的。定位攀高应予以鼓励。问题是朝哪个方向,从哪条道路攀高?如果都想攀清华、北大的高那就是错误的。都走单一化的道路,不符合大众化、多样化发展。高校应该朝着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办学方向往高处走。专升本是形式上的往高处走,提高质量才是实质性的往高处走。质量也是多样化的,比如你的办学方向是立足地方,为地方服务,那么培养的人才就要以此作为标准。

比如浙江省一所崭露头角的地方本科学院,它在培养文秘专业时,就考虑了当地中小企业居多,很少有大型企业这一现实,把培养方向确定为培养适应本地的中小企业、中小单位的文秘,而不是大的国有企业、政府机构的文秘。他们培养的文秘人才既会写报告、拟合同文本,也会和外国人打一点交道,还会摄像、开车等技能。他们要提高培养质量就是沿着这个方向提高,而不一定要读过多少理论书,汉语言文学和外文水平有多高。

麦:您对我们国家的大学校长们有没有一些想说的话?

潘:大学校长要起到引领学校发展方向的作用。肩负起这样的作用是相当困难的,尤其公立学校。尽管我们国家的高校现在受种种制约,只能在很小范围里施展他的才能,但也还是能够起作用的。问题在于大学的校长们除了要有必备的学术水平外,还应该掌握高等教育知识,尤其是高等教育办学规律。所以,大学校长应该是职业化的,是必须有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管理能力的人才。

校长要清楚自己将把这所学校领到何处去,这就是他办学的理念或办学调整的方向,然后他必须能促使学校里的教师、干部大家能够理解,思想统一,共同朝既定方向攀高。

麦:感谢您今天的分享。

潘:我经常看麦可思研究,你们能够把很枯燥的数字转化为可读性很强又不失科学性的文章,这一点很不容易。希望你们能够再继续往这个方向发展。

声明:欢迎转载和分享,转载前请获取转载授权并注明来自“麦可思研究”。获取白名单或建立长期合作请联系编辑部(电话或微信搜索18602824882)。

厦大考研网(厦大考研网分享考研经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苏州考研网 » 厦大考研网(厦大考研网分享考研经验)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