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程序(考研程序以及流程)




考研程序,考研程序以及流程

□陈自强(湖南工业大学)

近日,一则“因航班延误缺考复试考研生崩溃大哭”的新闻引发关注。一位报考广东工业大学的安徽考生因为飞机延误错过了原定于3月24日的考研复试,在该事件以“考研最大的遗憾”为帖名在网络上快速传播以后,其迅速以一种共情的力量凝聚起对于该考生的支持和对学校不合理规则的讨伐。不知是否迫于舆论压力,3月25日,广东工业大学一改之前的口吻,通知当事考生,可以提交延迟复试的申请。

看似是人的共情之力战胜了不可抗力,网友们也纷纷赞扬道,这是“人文关怀”“双向奔赴”,但笔者认为,虽然正如饱受争议的,学校的复试安排不合理,但是另一边,本次事件背后的舆论压力、情理压力压过程序正义的问题也值得深思。此外,大多人的关注点也深陷共情当中,而错失了由点及面,从而探讨整个复试制度的机会。从发展的眼光来讲,我们需要推动制度、规则的不断完善,但更重要的,从此时此刻的视角看,为了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原则和教育公平的原则,任何人也不能成为规则之外的例外者。

从当事考生的叙述里,我们知道,他22号得知将在24日举行复试之后,便购买了23号从合肥飞往广州的机票。但经过后续媒体的报道我们得知,广东工业大学的复试通知发布于21号,此外,其购买的机票登机时间为23日22:50,复试考试时间为第二天9:00-10:30。从这些多元叙事角度里,一种完全归咎于“不可抗力”的说服很难站住脚跟。这不是受害者有罪论,因为整个过程没有加害者。

当然,对于很多边远地区的考试,2天多时间赶到广州的确有点赶,也不是每一个考生家庭都能承受临期飞机票的价格。但我们不能拿一种可能性为一种发生的事实辩解,不能因为其迟到了,而为其迟到找借口,规则既残酷,但也是保障。不合理的规则当然要呼吁改变,但不是依靠一种孩子般的抱怨,而是事前的和事后的推动,这时候更应该呼吁一种最大利益群体的最大利益原则。现在,学校迫于舆论压力为因极端天气原因交通延误的同学单独举行复试,那怎么保证学校在复试过程中这种舆论压力不会继续呢?或许这种舆论压力已经在复试老师们的心里发酵了。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其他人的不公平,对其他人努力的不尊重。在自然灾害、脱贫攻坚中,一个都不落下是一种美德;在教育公平面前,为一个人改变规则是一种缺德。

教育公平是为我们社会托底的一种制度性公平。每年因为睡过头、家庭因素、准考证等个人因素或者堵车、天气等不可抗力因素错过高考的人都不在少数。除了江西两位夺刀少年的奖励补偿性补考,没有任何因为个人而再次举行高考的特例,这是教育公平、程序性公平的表现,其不因为一两个人的泪水而改变。2020安徽歙县因为突发洪水,推迟高考一个月,这也是教育公平的体现,因为作为一个集体,歙县的数万高考生不能参加高考便严重损害教育公平,而延期高考,也不会影响其他地方考生的高考公平。

教育公平面前不能讲共情,程序正义就是教育公平最重要的基石。人总是倾向共情少数者,以为自己站在公平公众公正的角度为不幸者发声,但这种发声也将其推向例外和特权,也罔顾了剩余多数的利益,忘了也要共情其他的大多数。其次,共情一旦逾越了程序正义的边界,就会产生程序之外的例外,历史告诉我们,一旦有例外,总是容易“滑坡”般导致特权,特权和特权的威力、危害对于我们并不陌生。高考之所以公平,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其不容忍例外。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那个“遗憾者”,在共情中看到这种可能性,是让我们思考完善规则的可能性,不是帮助“遗憾者”成为“例外者”,其中更要警示我们看到遵循着程序正义的多数者,因为比起成为“例外者”,普通人更容易成为被例外者影响的多数者。不愿意规则之外有例外者,是一种对平等的执念,对公平的信仰,也是对特权的警示、憎恨、排斥与恐惧。

考研程序(考研程序以及流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苏州考研网 » 考研程序(考研程序以及流程)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