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语文考研(学科语文考研考哪些科目)




学科语文考研,学科语文考研考哪些科目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南阳市二十一学校小学部语文学科集体教研

——“小学语文如何教”专题讲座

教研活动是教师成长进步的“扶手”,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助推器”,更是教学质量和自身成长的源泉。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把高效课堂落到实处,10月19日下午我校在五楼会议室举行1-6年级语文学科集体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我校名师陈晓春老师为全校语文教师进行《小学语文如何教》的专题讲座,张瑛校长、张东副校长、王明玉主任全程参与,教科室王隽主任主持,1-6年级语文教研组长及全校语文教师参加了本次教研活动。

你是晓风

拨动学子心弦

你是春天

唤醒百花争艳

美好改变

开启在遇见你的那一天

点石成金

你是学生心中的天使

打开心锁

你是家长口中的传奇

初心化作素履往

芳华经年铸奇迹

陈晓春老师从“语文教学的目的、了解教材的编排、提高备课的质量、追求高效的课堂、课后及时的反思”五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对语文教学的理解。她详细指导教师怎样“简简单单教语文”:

一、语文教学的目的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语言运用。而在语文课中,前三个方面的素养都是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乐于倾听,敢于表达,善于阅读,勤于写作,通过文本教学,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思”中丰盈积累,习得方法,并借助课外阅读和习作练笔,举一反三,对方法进行运用巩固,从而提升语文能力和素养。

二、了解教材的编排

部编教材,是“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而这也体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单元内部的语文要素有单元导语、课文、交流平台、语句段运用、习作组成的环环相扣,相互配合的紧密型单元整体结构。

陈老师讲到“三位一体”的课程结构:精读课——教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略读课——学生自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用到略读课中;快乐读书吧——课外阅读课程化,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实践。

三、扎实有效地备课

备课分为“隐形备课”和“显性备课”。隐形备课包括: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单元导语、课文内容、课后习题、单元各个板块……显性备课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课时划分、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陈老师特别提醒老师们:教师备课时要重视对问题的设计,结合文本的教学目标,找出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提出一两个牵一发儿动全篇的问题,让它贯穿整篇课文的学习。

四、追求高效的课堂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阅读实践,丰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过程。作为老师,只有自己做到心中有情、脑中有智、手中有法,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做到情动而辞发,动脑思悟,在学习中不断归纳方法从而学以致用。

陈老师具体从(1)夯实基础(2)重视“读”文(3)渗透学法(4)关注表达(5)一课一得 这五个方面做了细致地阐述。

五、课后及时的反思

叶澜教育家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那教学反思都写哪些内容呢?陈老师讲到:1、记成功之举。2、记“败笔”之处。3、记教学机智。4、记学生见解。

陈晓春老师的讲座切实有效,以扎实的理论和一个个真实的教学案例征服了在场所有教师。

讲座结束后,王隽主任做总结:晓春老师务实勤奋,深入研读课标,精心备课,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她知行合一、步履坚实,26年如一日精研教学,才能成为睿智、博学的名师,相信这次讲座必能给在座老师带来巨大的收获和深深的思考。

活动最后,张瑛校长寄语全体教师:“一个人能够走多远,要看他和谁同行;一个人多优秀,要看他得到哪位高人的指点。我们二十一学校团队名师荟萃、新秀辈出,只要大家把自己的光芒展示出来,我们学校必星光璀璨。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我们全体教师要像晓春老师学习,成为真正的‘人师’。”

本次专题讲座让全体语文教师在领略名师魅力的同时,对于语文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语文老师不仅要从教材的编排特点与内容入手,更要去深入解读教材中蕴含的教育理念,只有吃透教材,准确把握统编教材的方向,才能更好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相信所有语文教师必能牢记使命、扎根学校、服务学生,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学科语文考研(学科语文考研考哪些科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苏州考研网 » 学科语文考研(学科语文考研考哪些科目)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