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考研时间(历史考研时间安排)




历史考研时间,历史考研时间安排

很多人的印象里,清朝是不修长城的,但是考古和文献发现完全颠覆这种认知,清代不仅修长城,而且是大修特修!

满洲统治者是从来心口不一的,虽然康熙皇帝曾说过“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务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这样的漂亮话,但实际上,清代长城的规模之大,地域跨度之大,都属空前绝后。

清长城断断续续修了6300多公里(不包括东北的边墙),绝大部分在新疆、甘肃、宁夏,在内地山东也有分布,清朝其实一直修了260年的长城,到同治十二年(1873年)才停止。

藏于梵蒂冈罗马教廷博物馆东亚特藏部的一幅中国长城图,为我们有力证实了清朝修长城的史实。该图系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天主教耶稣会神父白晋等人奉满清朝廷之命绘制。

此图为手绘彩色绢底横卷,长达到3.35米!坐标上南下北,图分13帧,所绘长城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迄山西大同。长城沿线共罗列大小镇堡183座,并标上名称、道里远近。并且沿途河流走向、山岭分布分明。在扼要之地还附注简短附注,附注约有七八十条之多。

长城图

在长城以内还详列墩台堡寨方位、清驻军数目;长城之外则详细记载“西夷”情况(不是指西方欧洲国家,而是代指准格尔、回回、“贼弊”等等),其首领标明“噶尔丹量”、“达赖台吉”、“劳藏滚卜”、“劳藏滚卜兄弟嘎尔旦多尔”之名,以及这些“西夷”的驻地、住牧地。同时画了或三五成群,或独个的骑马“西夷人”形象,旁注上名称和放牧地。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就是那个说不修长城的康熙皇帝,亲自巡视了长城沿线的军事防备情况,这与清初“今天下可患者,独西夷也。西夷之患,必始西陲”的形势是吻合的。

清朝感觉西北不仅民族众多,而且是一个特别麻烦多事的地区———但清朝没有像明朝汉人政权那样胆怯地放弃哈密卫、放弃西北,而是一方面果断镇压以维护祖国统一,另一方面大量向西北增兵,统筹建立战略要地,设戍堡、驿站、炮台和卡伦(蒙语,即哨卡),同时还修复了明长城一些地段的墙体和烽火台,在西北建立起一个庞大而严密的军事统治体系,这有力地促进了新疆的稳定。

可以说,没有清长城,就没有今天的中国新疆。

这些军事设施至今在西北大地仍留有遗迹。比如在新疆和甘肃就发现清代烽火台约百余处之多,新疆的烽火台以东部哈密地区最多,约有30余座。

烽火台的构筑也是因地制宜,有夯土筑、夯土中夹砾石筑、土坯垒砌、土坯和夯土混筑和外土坯内垒片石等,其平面形状以方形为主,也有长方形、圆形的。现存方形最大的残高10米,底边长9.7米;长方形最大的残高12米,边长11.6米和9.4米;圆形的残高4.5米,直径8米。有的烽火台辟多门,门内设相连的居室,或外设围墙,墙内有房,还有环绕壕沟。

清长城分布示意图

另外,清朝还重修了位于山东的战国齐长城,甚至在长城之上增修垛堞、券门、马道乃至关隘。如章丘市与莱芜市莱城区交界线上大厂北山至鲁地北山长36公里的墙体、锦阳关两侧山上长76公里的墙体,皆为清朝所修,墙顶上建有垛堞和站台。

青石关长城原遗有曾国藩的“曾王所栖处”碑。现存关北门由青石和石灰岩石砌筑的券门犹高4米,宽2.56米,进深8.7米,门上嵌清代人阴刻楷书“青石关”门额,清朝在山东的齐长城上大举修缮、增建,目的是为了围剿捻军农民起义。

总之,清长城的布局不像明代长城那样连绵不断直到海边,而是重点在西北,远至新疆,其基本原则是:重要隘口、渡口、重重叠叠筑高墙、重墙、设炮台;一般渡口、小道,筑营垒、挡墙;遇河水平缓或河岸平缓地段,“乃筑长墉、千里连蜷”,逢山势峭立若壁,人马难以攀上的高崖,则在两侧或相邻陡崖径间筑棚卡———清长城的作用形制及其分布,相比一线铺开、一点破全线破的平庸的明朝,实在灵活和高明得多。而且清代修的基本上是中小型的哨所或者补给站,主要便于骑兵的机动性作战。真要是修建长长的墙体,首先就困住了自己的手脚。

这道“伟大的城墙”,在支持满清统治的同时,也起到了维护祖国统一,防止西北分裂的巨大作用——青史昭然,清代长城,理所当然应当呈现出来让世人所知。

历史考研时间(历史考研时间安排)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苏州考研网 » 历史考研时间(历史考研时间安排)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