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研究(国际政治研究期刊)




国际政治研究,国际政治研究期刊

春申君(生年不详-公元前238年)姓黄名歇,战国晚期楚国令尹(宰相),执掌楚国政治二十余年,尤其在外交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关于春申君的专著,目前只有无锡市吴文化研究会的《吴文化特辑春申君黄歇》主要分析春申君的身份、封号等个人问题。

春申君作为政治家,与齐孟尝君、赵平原君、魏信陵君合称为“战国四君子”,拥有食客三千人。春申君黄歇的政绩,主要资料限于《史记》、《战国策》、《越绝书》及《吴地记》等。

从历史学的角度,分析春申君政绩的,除了《楚史》和《楚国史》等论述与楚国政治相关的春申君政绩以外,其他研究成果并不多。这些研究主要涉及到春申君政绩的个案分析—江东开发和春申君与寿春的关系、对春申君政绩的评价等。

春申君对江东的开发

首先,关于江东“吴墟”(旧吴地,春申君的最后领土)及其开发,原本春申君请求楚考烈王从淮北十二县改封为江东,《史记》记载:“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原因在于与齐国之间的紧张关系。然而,于束华在《论楚春申君治吴及其政治谋略》中,提出:“对于春申君的这个人来说,改封地到吴国的最真实最主要的原因,是楚国为了保全自己,所以做出的偏安一隅的选择。”他认为春申君为了自己的保身而请求改封。

再者,关于“吴墟”的开发,认为:“这个地方远离了当时的动乱和六国的战争,春申君把封地建立在吴地,并加紧修建城墙,巩固防御措施,设定物价,兴建市场并且积极招揽人才,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有所建树,体现了超凡的政治谋略,为楚国边疆的稳固和楚吴文化交融作了积极贡献。”

就是说,他主要依靠《越绝书》所见的春申君对吴地开发的记载,认为春申君对保卫楚国边界和楚文化传播与楚吴文化的融合做出了贡献。

骆科强在《春申君迁吴及其对开发江东的贡献》一文中,首先对春申君领有封土时期(“赐淮北十二县”、“改封江东”),根据当时楚国和其与他国的政治状况,论证“赐淮北十二县”从前253年改到前256年以后、“改封江东”从前248年改到前241年。这个看法依靠当时政治趋势,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其次,他涉及到春申君江东开发前的状况,即是本来吴越地区兴盛水稻栽培、也发展养蚕和纺织业。

此后,关于春申君在该地区推行水利工程,并建设新都城的政绩,他谈到:“春申君对江东的进一步开发,对于江东的经济发展无疑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春申君沿着江东封地行走时,一直在思考相关问题,为了能够增加封地百姓的财产收入,所以他主张兴修水利,这不仅对当时有很大帮助。

同时也造福了后人的生活,使后人对他追忆不已,用他的名字命名了许多地方。”对春申君的江东开发,他给予了一定的评价,认为,正是由于这些开发工程从而使该地留下了春申君相关遗迹。

除了上述观点以外,马育良在《春申君、楚寿春城与晚楚文化的东渐》中,还提出“春申君认为封地改成吴国这一举动实现了楚国文化慢慢向江东地区转移的这一事实,正是基于此,考烈王才能将楚国晚期的文化运用于政治治理和社会治理中。”

又李家勋、哈余庆、苏希圣在《春申君<上秦王书>及晚楚时期春申君的历史贡献》中也提出:“春申君就封吴地及此后推动的文化传播、江苏开发举措,使江东大片比较后进的地区逐渐接受晚楚文化的浸染,并成为楚国的粮仓和战略后方,这推动了后来的上海、苏州、无锡、湖州等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初步发展。”

从此可见,关于春申君的江东开发,学者们认为他的贡献不仅在于都城开发与水利工程等硬实力,也在于楚文化的传播等软实力。

春申君与寿春的关系

寿春是楚国最后的都城,《史记·春申君列传》记载:“楚是去陈徙寿春。”根据目前的文献资料,无法证明春申君与寿春有直接关联。

然而,宛晋津在《建邑前后的寿春》中,他提出后代史料中在寿春(现安徽省寿县)里有“春申坊”、“春申台”、“黄间山”等不少春申君相关遗迹,因而提出:“楚国文化向江东方向传播更能促进一些周边地区的发展。这样,到公元前三世纪下半叶楚春申君封淮北时建寿春邑,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再者,李家勋、哈余庆、苏希圣在《春申君(上秦王书)及晚楚时期春申君的历史贡献》中也提到:“选都寿春,带来晚楚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最大功臣,正是春申君,连寿春的名字都因他而获名。寿春的前身是下蔡。

春申君封淮北十二县地时,下蔡易名为寿春,并进行了历史性的营建。楚寿春城承袭纪郧旧制,结合寿春的地理环境,进行设计、改造和扩建。”虽然春申君建设寿春城的依据不明确,但是论文明确指出春申君应该对寿春城的建设及其发展有所贡献。

马育良在《春申君、楚寿春城与晚楚文化的东渐》一文中,根据晋代以后的史料,指出:“现在基本上可以确定,寿春最早系楚春申君黄歇在此封地内所建的一个城邑。……春申君营建寿春后,寿春很快上升为一个大都会。”

他也认为春申君对寿春城的建设及其后世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虽没有能直接证明春申君建设寿春城的史料,然而我们可以作出推测,战国晚期楚国迁都到寿春时,作为宰相的春申君与楚迁都和建设寿春城应该有所关系。而且,根据后代在寿春留下的春申君相关遗迹来判断,两者之间也并不无关。

除了春申君的江东开发和他与寿春的关系外,李家勋、哈余庆、苏希圣在《春申君(上秦王书)及晚楚时期春申君的历史贡献》中,还探讨了《史记·春申君列传》所见的“上秦王书”。据说,春申君作为使者出访秦国,而给秦昭王上书。

首先关于上书内容,认为“我们有理由认为,《上秦王书》没有否认这一事件。”可见,《史记·春申君列传》可能将其他内容混入到该内容,又:“上秦王书”给战国晚期楚国政治很大影响,并且也算是春申君对楚国政治的贡献。此外,该书具有“主张仁义并天下”、“具有纵横家术的特点”等特征

对春申君政绩的评价

根据上述看法,一些学者对春申君的江东开发、建设寿春城以及“上秦王书”表示了肯定。但另外有学者对春申君的历史功绩褒贬不一。

李玉洁、张正明等学者对春申君的政治能力,例如与六国合纵对抗秦国、招致食客等政绩表示了肯定,然而,另一方面由于秦灭掉楚的史实、他的悲剧性结局,追求他对楚国灭亡的责任,他们也指出他缺乏任用能力。除此外,魏昌对春申君及其政绩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他认为春申君相楚期间,楚国政治没落,对于他的江东的开发,实际上不是为了楚国,而是为了自己及其门客等白私行为。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关于春申君及其政绩的以往研究中,主要是对春申君的江东开发和他与寿春的关系、对春申君政绩做出评价。各位学者对于他的政绩,有一肯定,也有否定。否定意见可能主要根据楚灭亡和春申君的悲剧性结局而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国际政治研究(国际政治研究期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苏州考研网 » 国际政治研究(国际政治研究期刊)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