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硕读博(专硕读博士需要什么条件)




专硕读博,专硕读博士需要什么条件

从相关数据上来看,2022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超过了450万人,而就在2021年时,有考研想法的同学也不过377万人,一年80万的增幅,足以见得“考研热”正在持续升温。

其实学生之所以一窝蜂地涌入考研赛道,将“学历提升”视为本科毕业后的首选,除了部分考生是因为“跟风”外,大多数选手还是为了增添自己的竞争力,希望在就业市场中掌握选择权,认为研究生身份可以在寻找理想工作时助自己一臂之力。

不过,硕士上岸或许并不意味着学习生涯走到了“尽头”,因为即便是研究生毕业后,同学们依然要面临着抉择,是抓紧时间找工作,还是继续在学科内深耕。

工作or申博,硕士生在分岔路上犹豫不决

众所周知,硕士研究生分为专硕与学硕两种,前者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教学内容与对口工作接轨且更注重实践,因此也成为了职场人的不二之选。

而后者的教学安排更偏向于理论性知识,主要培养的是教学和科研型人才,这就意味着大家在研二期间会面临一道选择题,是毕业后全力以赴找工作,还是抓紧时间申请博士。

说到读博这件事,不少学生都戴上了“痛苦面具”,毕竟攻读博士学位的路实在是“道阻且长”。

一方面,如今申请博士流程复杂,需要学生将自己研究生阶段的全部科研成果、获奖经历、论文发表状况都整理成册做成“简历”,随后再附上教授、导师的推荐信发给目标院校,经历层层筛选、面试才能够顺利上岸。

另一方面,读博也就意味着科研任务更加繁重,每天都需要窝在实验室里跑数据、准备开题报考、为论文积累素材,整个过程充满了艰辛,以至于“延毕”两个字都成了博士生字典里的常用词。如果情绪稳定性不佳或者抗压能力不强的同学,实在是难以坚持下来。

然而在工作和申博这道单选题上,研究生导师们却显得异常坚决,甚至有些硕导没事就劝学生读博士,那么这样奇怪的行为背后,到底是为人着想还是另有玄机呢?

“一言不合就劝学生读博士”,硕导们看似奇怪的举动,背后理由却很简单

导师作为研究生阶段的“领路人”,往往能够凭借着过硬的见识与学识为学生指点人生的方向,那么作为“前辈”,在明知道读博之路并不轻松的情况下,为何如此倾向于让大家继续深造呢?

◆导师有自己的“私心”

站在导师的立场上分析,他们作为项目的“领头人”,自然是希望能够在科研过程中获得强有力的“帮手”。

虽然外来的博士生实力也不弱,但自己一手带出来的研究生早已磨合多年,对彼此的性格习惯十分了解,相处起来比“新人”顺畅的不止一星半点,这就在无形中加快了工作速度与效率。

另外,自己带出来的“崽”,不管是研究理念、目标都趋于一致,很多任务不用多交代就能顺利布置下去,科研成果自然更具备连贯性,同时侧重点也不会跑偏。

更何况能够成为研究生导师的教授,一般都有爱才之心,他们认为与其放任有天赋、有能力的学生过早进入社会被磨平棱角,还不如再花费一些时日,将自己打磨在学术方面颇有建树的“钻石”。

◆读博对学生而言更有益处

在内卷盛行的情况下,高学历意味着更多的选择。

那么博士生稀缺到什么程度呢?从公布的数据上来看,在2020年共有6.1W博士生顺利走出校门,乍一看人数似乎并不少,可同年本科毕业生数量却达到了874万人,两相比较下来就足以见得博士生的“珍贵”。

在这种情况下,博士生毕业后基本不用担心求职问题,不管是起薪还是发展平台都会高一个档次,反而更符合自身发展方向。

读博时间“宝贵”,建议同学们早做准备

高学历人才更容易获得企业伸出的橄榄枝不假,可读博同样没有回头路。

特别是当大家好不容易熬到毕业才发现,同龄人都已经结婚生子、在事业上有所建树,而自己才刚起步时,那种落差感不是一句两句就能形容得出来的。

因此大家一旦分析好利弊,下定决心考研,就要提前做好准备,比如在读研期间积极参加竞赛、争取国奖和学业奖学金,努力发表论文,这些都能为申博增添筹码。

毕竟申请读博的流程一环套一环,时间相当宝贵,没有时间给学生自暴自弃或者懊恼自己曾经不努力哦。

互动话题:你的导师有督促你读博吗?

专硕读博(专硕读博士需要什么条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苏州考研网 » 专硕读博(专硕读博士需要什么条件)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