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心理学研究生报考条件)




心理学研究,心理学研究生报考条件

台球运动员“丁俊晖”在一次采访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努力是不需要证明给别人看的。一个人在努力的时候,可能没有参与到一些业余的活动和休闲中,你就觉得这个人不合群。实际上他不是不合群,只是在做自己更喜欢的事情。”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咨询案例。

男生大学4年被舍友集体孤立,一个宿舍8个人,有7个人孤立他。

为什么?

因为在舍友们躲在宿舍里打游戏的时候,他去图书馆看书;

舍友们出去喝酒吃饭时,他已经出去找了兼职赚生活费。

他与周围的人看上去格格不入,并不是他多么清高,而是他不得不那样去做。

为了继续读完大学,他必须靠自己赚生活费,连同他的大学学费都是靠助学金完成的。

为了让自己毕业后能有足够的能力和竞争力,他不得不逼着自己努力学习,不落下风。

别人眼里随随便便一顿饭几百块钱,在他眼里,却是他一个月的生活费。

很多时候,你眼中那个“不合群”,独来独往的人,并不是性格高冷,并不是内向。

而是与享乐和放纵比起来,他们更愿意坚持有意义的事情。

正因为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认知,对自己的人生有着明确的规划,所以他才不允许自己如此浪费生命。

-01

独来独往,是一种选择

从社交的角度来讲,独来独往是单方面的选择。

有些人喜欢热闹,喜欢喧嚣,喜欢结交新朋友。

就像古龙笔下的一些主角,他们就喜欢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快意人生。

但也有一些人喜欢安静,喜欢独处,喜欢小而精致的圈子;就像金庸笔下的主角,发现了武功秘籍,就疯狂闭关,努力修成绝世功夫。

这是两种不同的社交观念。

而从自我的角度分析:

独来独往的人,更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也懂得什么样的生活模式,社交状态更适合自己。

换句话说:

那些习惯了独来独往的人,只是在进行“选择性社交”。

他们在选择朋友时,有着如恋人一般严苛的要求;宁缺毋滥,不愿意将自己的耐心与情感分给太多人。

-02

聪明人,更愿意独来独往

在网上看到一个心理学研究的观点:

智商高的人,往往“不合群”。

因为智商高的人在跟外界相处时,总是“向下兼容”。

时间久了,他们就会觉得疲惫,并且没有人能够给予他积极的反馈,也不会从社交中获取对他有益的帮助。

所以,他们宁可选择独处,因为他跟周围的人并没有共同话题。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会发现那些智商高的人身边,往往聚集着同样智商高的人。

因为“高处不胜寒”,站在高处的人,很难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比如:

你让一个农民去跟亿万富翁交朋友,两个人能有什么共同话题呢?

让一个每天读书的学生,去跟一个很早就辍学在外面打拼的同龄人交流,又有什么共同话题?

这就是认知、环境、圈子对社交的影响。

聪明的人更喜欢独来独往,是因为他们明白: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朋友;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社交中,不如用来做好自己的事情。

社交就像读书。

这个过程注定是孤独的,那些看上去孤单的人,实际上内心并不孤独,因为他们的内心充盈灵魂饱满。

那些看上去好友遍地的人,内心才是真的孤独,因为他每天都戴着面具生活,见人说人话。

-03

独来独往,也是内向者的社交习惯

你知道吗?

对于“内向者”来说,社交是一件特别消耗精力和耐心的事情。

但对于“外向者”而言,社交却能够帮助他们获取能量与价值。

对比之下,内向者的能量通过自我获得,越是社交,他们的能量消耗就越快。

而外向者刚好相反,在社交中,他们往往能拥有更多的能量,让他们拥有更积极的情绪。

性格也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交态度和选择。

内向者更愿意独来独往,因为只有在独处的过程中,他们才能感受到“安全感”。

在人群中,只会让他感到不安、紧张或焦虑。

这也并不是否定了内向者的“社交能力”,相反,对于内向者来说,他们内心对于朋友的定义更苛刻。

如果你能够跟内向者成为朋友,你会发现他们会是一个特别可靠的人。

为了获得某些东西,就不得不失去一些东西;

而独来独往,就是人生某个阶段的选择。

你喜欢独来独往吗?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

心理学研究(心理学研究生报考条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苏州考研网 » 心理学研究(心理学研究生报考条件)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